本澳造船業已有百多年歷史,造船工會理事長溫泉指出,造船業關連漁民、船廠、木廠、鐵業以至所需物品的各行業,是本澳重要的經濟行業亦是藝術,但造船業近年逐漸退出澳門經濟歷史舞台,眼見造船工藝隨着荔枝碗船廠停產而逐漸消失,令人傷感,他希望本澳造船藝術能透過文字及展示等各種方式得以延續。 溫泉昨日在論壇上形容本澳造船業是一門藝術,自己正因為追求對造船工藝的喜好而入行,但本澳與鄰近地區一樣,造船行業已被淘汰,香洲以至中山石岐的多家大船廠,已改為住宅區又或改作公園,本澳造船工藝何去何從?他希望盡可能保留其文化價值。 他形容現時每到荔枝碗船廠祇有“傷感”二字,但本澳造船文化藝術濃厚,單是這一點便值得延續。希望透過文字、展示、講述等方式,讓居民以至後人認識本澳造船工藝水平,因此現時正著作一本關於本澳造船工藝及歷史的書籍。 他並指出,造船工藝並非一件死物,希望透過活化,讓人知道一艘漁船的製作方式及工序,以及不同類型的漁船、工具,以至造船業禁忌與通俗事情等。他認同經濟發展過程中總會有部分行業被淘汰,但希望保留具人文歷史價值的東西,這樣才能讓城市更富內涵與文化。假如現時無法留下本澳造船業的文化與經驗,他相信二、三十年後,便無法讓人了解本澳造船業輝煌的一面。 |